無人店之後 不到2坪面積的機器,成了便利商店的下一個戰場﹖

去年,台灣各大便利商店全聚焦在無人店。但今年3月,統一超商意外地宣布暫時擱置無人店的展店計畫。誰也沒料想到,無人店風光不到一年,便黯然退場。但也意味著,台灣便利商店提早進入了下一個戰國時代:智販機將成為未來便利商店的兵家之地。智販機究竟是成功的解決方案,還是在真正自動化無人商店問世之前的替代品?它能否成功為零售業帶來變革?
如果說去年金融業最熱門的關鍵字是「FinTech」(金融科技),那麼今年就是「網銀」。
把這個邏輯套用到全世界密度第二高的台灣便利商店,去年幾乎全聚焦在「無人商店」,不過市場預言,今年將會180度大轉彎,即將掀起一波「智販機」大戰。
改弦易轍的關鍵,是超商龍頭7-ELEVEN的態度。
為了解決少子化衝擊下,台灣和日本同樣面臨的人力短缺,以及一例一休和基本工資調漲造成的人力成本墊高,去年1月底7-ELEVEN開台灣零售業先河,推出無人商店「X-STORE未來超商」,一舉震撼市場。
除了老二全家胸有成竹喊出不跟無人店,而是開「科技店」,導入十幾樣科技,降低店員工作量,其他業者都絞盡腦汁苦思如何從科技找解方,跟上無人化、自動化的腳步。
「每次老闆開董事會前,都會要我們腦力激盪對應無人店的做法,否則沒辦法交代,」一位萊爾富高階主管搖頭。
誰也沒料想到,無人店風光不到一年,發動者7-ELEVEN卻突然打退堂鼓。
無人店實驗失敗,加速進入智販機戰國時代
當初無人店籌備小組專案負責人,也是現任統一超商總經理黃瑞典,在今年3月媒體茶會語出驚人說,暫時擱置無人小七的展店計畫。
一位同業私下表示,去年開出的兩家無人小七,光支援人力就有8個,遠比有店員的小七還多,原因是進店的驗證門檻複雜、自動結帳流程又卡卡,不少消費者站在門口不敢走進去,必須有人解說及整理貨架上被客人弄亂的商品。
不過,計畫走向擱置,一般普遍認為不外乎是投資、建置成本過高,很難回收又無法普遍推展。
黃瑞典反而看好去年6月下旬自家開始實驗建置加入IOT(物聯網)功能的自動販賣機。
他認為這種智能販賣機有助於填補7-ELEVEN目前時間和空間的空白,黃瑞典決定臨時換角主攻,全力衝刺智販機,年底前從現有30台擴增到500台。
「超商龍頭一番話,等於讓便利商店提早進入智販機的戰國時代,」萊爾富數位商務處本部課長楊上緯觀察。
事實上,在黃瑞典對外宣示加速鋪設智販機之前,店數只有880家的便利商店老四OK,早在去年6月就發表「OK Mini」,率先挺進智販機領域,除了20種無現金支付,還能開發票,提供3種溫層商品,現在已拓點300台,目標年底1千台。
「我們企圖靠智販機以小博大,賭一把贏的可能,」OK超商綜合企劃室協理詹醒昇信心滿滿。
店數比OK多一倍的萊爾富也不甘示弱,今年3月底在台北市政府地下2樓設置3台智販機「HiStore」測試,更擺放了觸控螢幕機台,準備透過和消費者互動大舉大反攻。
楊上緯解釋,消費者和智販機互動過程會收到的行動優惠券和點數,能回到門市做現金折價和商品加價購,「我們想做的是良性循環,而不是斷點消費。」
至於從不針對智販機對外洩露任何口風的全家便利商店,其實私下也在鴨子划水。一位硬體機台業務就透露,全家智販機仍在測試階段,順利的話,年中就能問世。
不到兩坪面積的機器,成了超商兵家必爭之地
很難想像,這個發展近50年、不到兩坪面積的方型機器,一夕間竟成了便利商店兵家必爭之地,還被認為是未來零售業趨勢?
原因有四。首先,同樣是解決人力短缺問題,智販機比無人商店便宜,又比無人商店實際。
前友達總經理、天來創新集團董事長陳來助觀察,從2017年底到2018年,全球零售業只聚焦在新零售的代表「無人商店」,但科技業出身的他認為,那些科技尚未成熟,不少問題仍等待克服,而且投資動輒千萬、甚至上億,很難大規模推展。
「無人科技引進沒有錯,但太早又太貴,一台智販機就能具體而微體現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模式,只要花一萬美金,」兩年前陳來助看到趨勢,帶領團隊切入市場,已成為國內知名的智販機系統整合商。
再來,智販機提供了國內便利商店發展飽和瓶頸的突破方向和可能性。
台灣便利商店密度排名全世界第二,每2,300人就擁有一家,僅次於韓國,但過去幾年的家數淨成長,都是個位數。面對租金和人事成本不斷提高,人口紅利又下降,台灣便利商店很難像過去無限制成長。
借鏡日本,支撐民眾生活便利的除了5.5萬家便利商店,還有480萬台自動販賣機,不管現煮拉麵、生雞蛋,甚至是活寵物,幾乎無所不賣,而台灣的自動販賣機卻只有5萬台,賣飲料居多,「以台灣人口密度預估,自販機至少能有10倍的成長,」詹醒昇研究。
更何況,智販機設置的密度和成本都比便利商店來得低。
業界分析,現在每2,500人才能開一家便利商店,但只要200人就能放置一台智販機,成本又只有便利商店的十分之一。
傳統販賣機與物聯網科技結合,即時滿足需求
最重要的是,智販機加上「智慧」,解決了傳統販賣機的不方便。
當傳統販賣機結合物聯網科技,立刻新增三個功能,一是能使用塑膠貨幣或行動支付,二是機器裡的貨架能分溫層管控,三是可用App遠端監控販賣機銷售、庫存狀況,進一步就累積了銷售數據,作為之後的應用。
根據天來創新生活的分析,販賣機業者27%的苦惱都與「銅板」有關,包括錢箱滿了投不進去、收到假錢或代幣、錢箱被破壞及點算銅板耗時費力等等,使用非現金支付一勞永逸解決這些問題。
超商智販機到底賣什麼?「就是迷你便利店,主要是飲料、鮮食和零食,涵蓋70%的商品寬度,但種類沒那麼多。」詹醒昇說明,智販機必須比超商更即時滿足消費者需求。
楊上緯透露,以地區銷售A級品優先放進智販機,再視銷售狀況調整品項,目前正研發智販機內的冷凍及加熱技術,未來將直接在機體裡加熱送出,「熱便當45分鐘後微生物含量就會迅速增加,沒辦法放入智販機銷售。」
以往販賣機業者最大的成本,莫過於巡機補貨,尤其在油價高漲、一例一休實施後,更是居高不下。
大數據應用是智販機最大優勢
目前推出智販機的三家超商,多採母子店的方式運作,也就是由附近門市店長同時掌握補貨、帳務,不但成本驟降,也能視狀況隨時調整商品。
至於商辦、學校、工廠、營區等封閉型場域,有了App遠端監控,物流人員用不著整天全裝備盲目巡補,隨時能掌握存銷狀況,成本預估可下降30%。
要是能掌握時機,在商品售鑿前主動促銷,除增加補貨效率之外,還能提高5至8%的業績。
陳來助形容智販機是「第三代的自動販賣機」,金流、物流和資訊流在同一時間產生巨大變革,創造出的全新商業模式,所產生的數據,才是應用的最大優勢所在。
有了數據做後盾,業者可以機動調整產品項目、提升銷售量,更可進一步依照數據,搭配不同促銷活動,發揮的效益值得期待。舉例來說,如果通過演算法得知,每個星期三都有固定幾個客人到智販機買優格,就能在周三推出促銷活動,消費者買單機率自然高。
特別的是,智販機都設置了觸控螢幕,也能夠進行「一雲多螢」的應用服務。「多螢指的是手機、筆電等,」陳來助舉例,如果太多人想要和智販機進行互動,不用在炎炎夏日排隊,只要拿出手機,就能和智販機互動玩遊戲,然後拿著Qrcode到便利商店領禮物。
智販機是解決方案還是替代品?
只不過,目前超商智販機連和消費者互動都做不到,更別提累積大數據,進行強大的演算法。
「三大超商的智販機仍屬傳統販賣機,只是把金流模組加進去,」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一針見血說。
去年紛紛切入智能化販賣機的其他領域業者,像是蛋糕品牌或大樓內的便當販賣機等,似乎也仍未能掌握應用數據的要領。
便利商店爭相投入智販機戰場,但實際上仍在試水溫,摸索一個最佳營運模式。
有台灣零售教父之稱的前全聯總裁徐重仁認為,當未來台灣便利商店和日本一樣因為人手不足,不再全是24小時營業,需要和全天候、自助式的智販機搭配,提供客人便利服務。
但李世珍仍期待,繼智販機之後,下一個真正自動化的無人商店問世,「智販機是過渡期,在大家等到最佳解決方案前的替代品。」
不論是解決方案或替代品,這樣一台擁有智能的無人自販機,能不能成功為零售業帶來變革,關鍵在於如何創造獨特的消費者體驗。

【天下雜誌。王一芝(2019.05.02)。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5001】

連鎖企業品牌故事

潮流探索

推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