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位轉型 全聯這樣做

台灣產業導向以外銷為主,結構更以中小企業為大宗,由於中小企業長期為IT流導入的後行指標,因此在貿易戰當前投入數位轉型所面臨的問題更為繁瑣。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說,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在數位轉型道路上都面臨此問題,起初在資訊設備、軟硬體等升級需要資本投入,在資源有限、內部沒有資通訊人才情況下,往往優先考量外包。但外包只有初期建置成本低,越到後期,企業因離不開外包商,對方收費會越來越高。
跨業借鏡 勾勒發展藍圖
此外,企業中高階經理人往往因公司要求的關鍵績效指標以業績成長為主,使其精力專注在較短期的績效,對風險相對大、耗時長的數位轉型放在後面順位,也因此起始的步伐較緩,或者因為管理層流動較高,較無法全面執行計畫。
由此可見,公司上層的董事會須充分了解,並願意做長期全面推動的準備,方能讓員工願意全力執行,即使在面對轉型的陣痛,包含可能造成的業績下跌或外界質疑聲浪等困境,都能義無反顧,才有數位轉型成功的機會。
許多台灣傳產老闆都是白手起家,一路10幾年做上來,擁有純熟的技術和草根精神,不過但當在面對這全新的環境與時代,看見新的浪潮對原始產業造成影響,他們卻完全不知道如何因應、不知道該從何著手、甚至不知道這些數位工具會給公司與產業帶來什麼影響。
由於真正的挑戰在於看不見方向,嚴重耽擱轉型的時間點,等到業績受到更嚴峻的衝擊時,可能喪失轉型的能力。解決之道在於,企業主管若能廣泛接觸跨產業內容,增加自身背景知識,並重新回到生產線,仔細理解整個過程中想解決什麼問題,以勾勒出未來發展藍圖。
善用新科技 延伸線下優勢
以全聯為例,在台灣擁有1,000家店,領先同業。乾貨起家的全聯,因應需求,10年前開始導入生鮮,近年陸續增加有溫度的商品,如咖啡、麵包、熟食等。截至目前,生鮮占營收比約20%。除銷售品項的改變外,全聯多方評估科技零售領域,提出實體電商概念。首先,致力將全聯福利卡資料雲端化,推出行動福利卡,讓消費者透過APP即時查詢消費金額、購買商品、累積點數,將儲值金存入後用來支付,等同原本實體福利卡的功能,只是更行動化、資訊透明化。
再者,全聯開發自有支付工具PX Pay,綁定信用卡,消費者用手機嗶一聲就完成結帳,藉此減少付現找零的過程、提高結帳效率。未來,預計啟動電商平台,讓消費者透過線上選購與支付,而實體店面收到訂單後協助備貨,消費者到實體店面取貨,拿了就走、節省時間。不僅如此,未來消費者與供應商更可透過線上平台,即時看見商品於店面的銷售數據,便於供應商精準掌握商品庫存量,消費者也可看到所需商品。
詹文男說,全聯在第一階段,堅持便宜原則,一面省錢給顧客,一面擴大經濟規模。第二階段,面對競爭,全聯加大投資與增加銷售品項,滿足消費者一站購足需求。第三階段,面對數位科技,鑑於國內已經有許多成熟的電商平台,全聯堅持不做me too,而是用以延伸本身在實體店面的優勢,而非用來強化自身在虛擬店面的劣勢,透過數位轉型發掘有效成長的契機。

【經濟日報。彭子豪(2019.08.28)。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0/4015816】

連鎖企業品牌故事

潮流探索

推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