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民眾靠低薪度日 日媒:台灣繁榮科技業成經濟假象

近年來在全球半導體需求大增的情況之下,台灣科技業也蓬勃發展,央行日前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到5.75%,信評機構惠譽更認為可望「破六」。不過《日經亞洲》近日報導指出,在台灣科技業欣欣向榮的同時,掩蓋了多數勞動階層薪資偏低、節省度日的日常甘苦。
《日經亞洲》11月2日報導,根據2019年政府調查,台灣將近四分之一的勞動人口面臨靠著最低薪資和廉價食品謀生的情況,這些「窮困工薪族」包括便利商店店員、工廠工人和家庭幫傭等。
報導提到一名時薪160元的22歲大學生廖小姐,她向《日經亞洲》透露,雖然在台灣能找到便宜餐食的地方不少,她也將每日的餐費控制在200元以下,但是餐費支出仍然佔了她大部分收入。廖小姐表示,「由於疫情大流行的關係,我有4個月沒有工資和工作,所以有點緊繃。但如果是正常情況就夠用,只是也很辛苦。」
雖然在2021年1月時,台灣最低薪資小幅度調漲5%,讓時薪提高到168元,月薪則為2萬5250元,但仍然落後於韓國、日本等鄰近國家。報導指出,台灣最低工資低廉是經濟不景氣的症狀之一。
台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霆表示,台灣的平均月薪,包括獎金和加班費,自2000年代初期開始,就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況,現在大約5.5萬元左右。其背後原因與人才外流至中國等地有關,不僅加深社會貧富不均的狀況,甚至也是生育率不斷探底的原因。
倡議公平薪資的社運人士鄞義林(Roy Ngerng)表示,台灣近年來調漲薪資,確實有帶著平均薪資上漲,但是上漲的速度沒有跟上包括住房、育兒和日常用品等生活開銷成本飆升的速度。
鄞義林表示,包括台灣在內,亞洲國家都以低廉的食品作為手段,企圖掩蓋著生活成本高昂的事實。就像台灣即使外食的價格便宜,但與薪資相比,並不算低廉。
台灣國內的消費並不便宜,根據資料庫Numbeo計算,台灣的生活成本與德國相當,最低工資約為每小時12美元,而台北和高雄等主要城市的價格與布拉格以及柏林相似。
台灣經濟還碰上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雖然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不錯,但是普通民眾的支出並不如預期的多。雖然台灣去年基本薪資成長5%,去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只成長了2.63%。鄞義林認為,這顯示出薪資成長的速度不夠快,不法刺激民眾消費。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洛(Nick Marro)表示,台灣的經濟成長最主要來自出口與投資。台灣工廠生產和銷售商品至世界各地,但另外一方面,私人表現不佳,這表明台灣經濟的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失衡。
馬洛進一步表示,「晶片業和電子業都表現得很好,所以他們有資源給員工加薪,這可能是固定年薪,也可能是年終獎金。但若看到台灣的餐飲業、百貨業或旅遊業等公司時,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

【今日新聞。徐筱晴(2021.11.03)。https://www.nownews.com/news/5430917?isShareNowNews=true】

連鎖企業品牌故事

潮流探索

推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