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面對通膨,但全球零售及製造業者利潤卻提高

儘管工資高漲、原料成本增加、貨運費提高到破紀錄的水準,都造成通貨膨脹,然而全球各產業由零售到製造到生物科技,卻也全都獲得比以往更高的利潤。
公司高層莫不抓緊眼前千載難逢的機會,藉通貨膨脹提高價格。金融資訊公司
FactSet 的資料顯示,今年迄今為止,美國最大的上市公司中,近2/3的獲利率都高於疫情前2019 年同期,其中近百家大公司公布 2021 年的獲利率——每1美元銷售額中公司能入袋的部分,比 2019 年至少高出 50%。
大型食品公司供應商國際香精香料公司(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IFF)的財務長瑞克特(Glenn Richter) 說:「這是前所未有的環境。我們大概有 30 年沒有見過這種情況了。」他表示,通膨使得他們更容易與客戶談漲價的課題。
獲利率通常隨著通膨而上升。但公司漲價面臨的風險在於漲得比競爭對手速度快,或者超出顧客的忍耐限度,因而喪失業績和市占率,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
而經濟上的風險在於,價格上漲持續,而且讓顧客認定還會繼續上漲,結果刺激通膨需求,引發惡性循環。通膨可能持續多久?這是經濟學者和政界關注的問題。
不過漲價並非提高獲利的唯一因素。對包括電腦、汽車和奢侈品在內多種商品的強烈需求一直是經濟成長和企業獲利能力的主要動力。隨著量的增加、租金和設備等固定成本的分攤,大部分企業在每一筆銷售中都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比如Coach 手提包和 Kate Spade 服飾的母公司Tapestry已花費更多空運費,以確保在關鍵的耶誕季有足夠的庫存。 FactSet 資料顯示,雖然Tapestry公司成本增加,但由年初至今獲利率仍由 2019 年的 10.7% 提高至 14.5%。Coach執行長卡恩 (Todd Kahn) 說「價格上漲實際上與通膨無關,而是在於減少折扣,以及強調這個品牌對顧客的價值。」Tapestry 今年截至9月21日財季調整後的營業獲利率為 19.9%,而 2019 年同期為 12.3%。

(取材自11月14日華爾街日報,TCFA中文版權所有

連鎖企業品牌故事

潮流探索

推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