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裸賣減塑 全聯、家樂福下月起試辦

環保團體調查超市和量販店的蔬果等10類主力商品,一年至少用掉36億件塑膠包裝,倡議蔬果「裸賣」是減塑解方;聯合報記者體檢賣場通路,也發現蔬果包裝情形普遍。環保署8月25日表示,2022年9月起將與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2022年底檢討成果,2023年起全面在這兩大通路推動;至於傳統市場等通路,則列下一波改善對象。
綠色和平與成功大學團隊調查發現,超市和量販店這兩種通路的蔬果、洗沐用品等10類主力商品,一年塑膠包裝用量約3萬1025公噸,至少有36億件,生鮮產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比率高達9成,且用完就丟,超市每年銷售上億件蔬果,等於同時製造上億件垃圾,政策應介入促成通路業者改善。
成大環工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團隊綜合經濟部與農委會等數據,調查超市的蔬果、瓶裝飲料年銷量超過7億件,若能從蔬果品項少用塑膠包裝,可減少垃圾量約8270公噸,相當於1萬6541場淨灘的垃圾量。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指出,目前環保署的減塑政策,是在2030年達成禁用購物袋、免洗餐具、吸管及飲料杯4種塑膠材質的目標,但政策管制項目太少、速度太慢,應擴及蔬果包裝減量,盡量改由民眾自備購物袋。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表示,生鮮蔬果塑膠包裝減量確實該檢討改善,環保署將優先與國內兩大賣場通路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作業原則」計畫,做帶頭示範。三方在年底檢討成果,2023年起全面推動。
王嶽斌說,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的主要原則,包括產地若已裸裝,到了通路就不必包裝,像洋葱、馬鈴薯、南瓜等耐衝擊的蔬果;有機及產銷履歷認證的農產品裸賣,盡量以專區陳列,避免汙染風險;能用一層包裝,就不要用兩、三層;真有必要包裝,改用可重複使用的包材;賣場可提供消費者紙箱,取代產品包裝,也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等容器。
至於裸賣會改變商品價格標籤及條碼的黏貼方式,王嶽斌說,標籤可直接黏貼或固定在裸賣的蔬果表面,或在結帳櫃檯使用裸賣商品的條碼單,供店員掃描計價,省下再包裝的塑膠袋膜。
王嶽斌表示,試辦時會請通路商提供實質誘因,例如給會員紅利、積點、現金折扣等。通路也應蒐集消費者對裸賣和包裝減量的意見,作為完備試辦計畫的參考。建議第一波優先嘗試裸賣的蔬果,有蘿蔔、甘藷、茄子、青木瓜、大蒜、苦瓜等53項,暫不含有機及產銷履歷的蔬果。
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指出,環保局已率全國之先,在「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中明訂超市、賣場等通路,使用一次性塑膠包材或容器陳列商品,須在一年內提報資源循環零廢棄執行計畫送審,管理過度包裝,一併達到減碳效果。

【聯合報。鄭朝陽、蔡容喬、吳淑君、陳雅玲、周彥妤(2022.08.26)。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569517】

連鎖企業品牌故事

潮流探索

推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