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錢也要做生鮮電商,全聯背後盤算?

2022年底熊媽媽買菜網收攤,但上線僅兩年半的全聯生鮮外送事業,至今已成為實體生鮮電商市占第一,全聯是怎麼做到?為何全聯就算「賠錢」也要做生鮮外送,背後盤算為何?
全聯5月24日找來兩大外送平台foodpanda與Uber Eats,宣傳「527吾愛騎士日」活動,2021年疫情間上線的全聯小時達,目前已成為實體生鮮電商市占第一。
全聯靠三優勢,兩年業績翻10倍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表示,全聯小時達上線至今兩年半,業績成長近十倍,即便疫情過後,2023年第一季與2022年同期相比,業績仍有50%成長率,顯示消費者習慣已養成。
Uber Eats業務副總經理吉慶指出,目前平台生鮮外送單數,全聯穩居第一;foodpanda快商務總監簡紫涵同樣指出,全聯生鮮外送單數最多,約占整體四成。
上線僅兩年半的全聯生鮮外送事業,如何做到市占第一?
蔡篤昌分析,外送店數、品項、到貨時間以及價格是關鍵。全聯外送店數從100家增至1355家,外送品項則從1000項增至5800項,下單後到貨時間60分鐘,縮短至平均30分鐘內可送達,且做到線上與線下價格一致,2023年透過持續擴充品項、平均客單價從2023年的平均600元拉高至650元,目標業績至少成長超過一成,挑戰60億。
生鮮電商挑戰:速度、價格
事實上,經營生鮮電商的業者面臨許多挑戰,2022年底熊媽媽買菜網宣告停業,而純電商業者momo、PChome也都有經營生鮮電商,但目前仍無業者達到規模經濟。
「生鮮電商就是速度的戰爭,」蔡篤昌表示,從熊媽媽收攤可以觀察到,過去生鮮電商和現在的競爭環境態勢已不同,最大門檻就是時間、品類和價格。全聯做到線上、線下統一售價,且下單30分鐘到貨,品項已有近六千項,要達成這些門檻需要長遠布局。
另一項挑戰,全聯的生鮮電商至今還是賠錢事業,且生鮮電商營業額僅占整體2至3%。
蔡篤昌指出,經營生鮮電商固定的成本涵蓋運費補貼、吸引來客的相關優惠等,光是兩大平台費抽成就占單筆訂單成本的10%。
全聯砸錢拚市占,為全支付開路
為何全聯就算賠錢也要做生鮮電商?蔡篤昌表示,「林董(林敏雄)做生意的邏輯『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言下之意即砸錢先衝市占率。
其次,疫情後生鮮電商與外送的成長空間也是業者看好前景。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數據,2022全年生鮮食品電商產業規模成長率,自2021年的9.5%回落至4.5%,但仍有成長;另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調查指出,即使疫情趨緩,仍有近八成消費者未來願意使用或續用外送服務。
長遠來看,則是與全支付的加乘效益。全支付使用者年齡觸及全聯婆媽客群以外的「空白區」,未來全支付+生鮮電商數據能擴充更多顧客樣態;全聯線上事業部經理郭菁菁則指出,全聯生鮮電商已先打入兩大外送平台,但目前全支付尚未能使用於兩大外送平台,未來全聯生鮮電商或可成為全支付進入外送平台的媒介。

【遠見。吳婉瑜(2023.05.24)。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2959】

連鎖企業品牌故事

潮流探索

推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