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年輕人兼職比例超過五成 不是斜槓而是因為「這二字」

「打工人做副業是對還是錯」的話題近日在大陸網上引發熱議,因為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求職網站「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報告,大陸有超過五成民眾另外從事兼職,「00後」(200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兼職比例來到54.5% ,讓人驚訝於年輕人「竟熱衷於做副業」。

有人在新聞留言區底下稱,當前年輕人「不再躺平了」,是一種斜槓的表現,但有更多的網友留下簡單的兩個字:「沒錢」,理由直白明瞭。

★ 七成年輕人有收入焦慮
陸媒36氪旗下新媒體後浪研究所4月發布了「2023年輕人副業報告」,內容顯示,有近四成以上年輕人都有過副業經驗,更有五成以上年輕人「有著想做副業的念頭」。而現實是,有超過七成年輕人選擇做副業都是因為「收入焦慮」。

實際上,大陸年輕人低薪已不是「新聞」。攤開「智聯招聘」統計可見,2022年大陸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為6,507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8萬),甚至比前一年下滑了12% 。另外北大調查顯示,大學新鮮人起薪平均為5,825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5萬)。年輕人存在滿滿的「薪酸」感。

★ 低薪、失業率高漲的生存壓力
不只低薪,年輕人的就業環境也不理想。後浪研究所指出,年輕人如此迫切地尋找主業以外的第二職場,還為了抵抗後疫情時代的不確定性——因職場崗位的安全係數正在下降。

2022年底以來,大陸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在2023年6月達到21.3% 的歷史新高紀錄之後,大陸國家統計局隨後暫停公布7月起數據至今,外界多認為實際失業數字恐近50% 。與此同時,2023年大學應屆畢業生規模上看1,158萬,加重「就業難」情勢。

職缺競爭激烈衍生的「生存壓力」促使年輕人轉變心態,有人主動延畢、有人選擇考公職,有人則多找一份兼職。一位名為「槽值」的作者在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幾年前「斜槓青年」是年輕人為職場錦上添花的附加項,如今「搞副業」已是用來緩解焦慮的必選項了。

★ 多數年輕人追求收入穩定的副業
由於消除低薪焦慮、緩解收支壓力是年輕人從事副業的大宗原因,根據調查,有約6成年輕人追求收入「穩定」但未必高收益的工作內容,畢竟如基金股票投資操作等收益大但風險高的工作,荷包未必有足夠的「底氣」。

而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副業類別,由包含經營直播、社群在內「新媒體」以52.6% 居冠,位列前五的還有電商、代購;擺攤、線下小店;文章寫手;影片剪輯與配音。由此可見,多數年輕人選擇透過線上從事副業,並喜歡創意腦力型遠多於體力勞動型的工作內容。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莊家熾分析,「副業熱」一方面說明隨著數位經濟、平台經濟的發展,一些新興職業出現,讓年輕人有了更多做副業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表明,部分年輕人存在職業危機感,副業可以緩解職業變動帶來的衝擊。

★ 有機會為職涯開啟「第二賽道」
至於主業與副業的工作類型是否一致,則因個人專長、喜好而有差異。若副業與主業有所相關,能互利互惠,提升自我能力;選擇從事不同領域的兼職,說不定還有「轉副為正」的機會,從而開展職涯的「第二賽道」。

例如「90後」的林珺(化名)大學唸廣電,但因夢想著成為補教名師,畢業後先進入補教業工作,卻因不滿意工作內容,加上薪水低,於是憑藉自身專業,嘗試影片剪輯、演員、PPT設計等副業。

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對於科普領域和影片剪輯的興趣,最終在一年多後轉職加入科技媒體,成為一名科普影音編導。

★ 為掙錢經營副業風險不少
不過經營副業的風險可不少。例如林珺就曾在上班時間遇到接案客戶催案的狀況,當時自己正職的業務也很急迫,只能將接案的工作違約,因此賠了不少賠償金。還有些網友反映,在職場被主管得知從事副業之後,遇過被取消調薪甚至被迫辭職的情形。

甚至有年輕人為了經營副業,先砸錢買了培訓課程想養成第二技能,結果反而賠了時間又賠了錢,連學費也沒賺回來,網上因此漸漸有另一種聲音出現:「副業是年輕人搞錢的一條彎路」。

不過到底賺不賺錢,自己又合不合適,唯有親自試過才會知道。網上許多過來人則建議,在主業和副業之間,不要本末倒置,最好在將主業做好、有餘力的情況下,再經營副業,否則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經濟日報。陳宥菘(2023.12.26)。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7667297?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連鎖企業品牌故事

潮流探索

推薦刊物